4006-01-9999
登录

华图事业单位官网

您当前位置: 事业单位 > 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 2020年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96公

2020年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96公告

2020-05-26 18:28:48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ydw.huatu.com/ 文章来源:科学网-人才

立即领取
专属客服答疑
在线模考
事业单位公众号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科学网-人才发布:2020年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96公告,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北京事业单位招聘信息:2020年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96人公告,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格复审,事业单位考试,北京事业单位招聘人数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全国事业单位招考公众号

2020年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96人公告已发布,报名时间:6月10日(第一批);8月31日(第二批);11月30日(第三批)以下是公告详情:

点击领取: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

点击报名:2020年北京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备考图书:事业单位备考图书选购入口

备考网课:事业单位备考网课选购入口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药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药物研究的战略组成部分。实验室依托于北京大学,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自由探索及特色化发展的综合优势,领军科学家聚集,科研实力强劲,科研条件先进,学术氛围浓郁。实验室现有29个研究团队联合招聘博士后96人。招聘方向包括化学、生物学、药学、医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核磁共振、质谱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期待您的加入!

一、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于探索药物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以及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药物的源头发现,围绕天然产物复杂成分成药性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内源性物质发挥治疗功能的仿生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以药学学科为龙头,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为依托,整合北京大学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学项目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对药物源头创新具有引领作用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策略。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前沿科学的研究中心、领军人才汇聚和培养中心、新学科的培育中心。目前,实验室有院士4人,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高层次人才75人次,国家重大重点项目973、863、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际合作专项等首席科学家50余人次。学术大咖云集,领军人才荟聚。

实验室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专项经费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连续支持下,围绕药学前沿科研需求,逐步和集中建立了核磁、顺磁、质谱、影像学、分子互作、药理学、流式细胞技术、化学、X射线晶体学、药物设计计算、化合物样品库等多学科、多层次、多性能、系统化配置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现有设备总价值约2亿元。同时,实验室从海内外公开招聘具有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经历的高水平技术支撑队伍,完成了从“测试”平台到“测试+研究”平台的转化。目前,该平台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验室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和面向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保驾护航。近5年,实验室先后承担 “973计划” 、“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等100余项。实验室在药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原创性成果,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Nature、Cell、Nature Chemistry、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PNAS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30余项。

目前实验室在站博士后100余人,是前沿科学的核心研究力量。实验室支持和鼓励优秀博士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医学部博雅博士后项目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此外,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潜心探索,实验室积极举办博士后沙龙和 “学术之星”奖学金评比等系列活动。

二、拟招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和技术需求

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 导师/课题简介及技术需求
周德敏 基于化学-生物学交叉的创新药物研发,包括:(1)生物大分子定点修饰及成药性研究;(2)活病毒疫苗及新型病毒载体驱动的抗病毒/肿瘤生物技术药物研究;(3)化学-生物学交叉驱动的免疫再平衡及转化研究;(4)生物及组学质谱技术研究;(5)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 周德敏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物候选药牵头科学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创新群体、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牵头国家973、创新药物专项、基金委重大和国际合作基金等七项;在Science、PNAS、Chem Rev、JACS、JMC、NAR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的多个候选药获企业支持进入开发阶段。担任Mol Pharm副主编、药学权威杂志J Med Chem和Eur J Med Chem编委、J Chin Pharm Sci执行主编。
叶新山 (1)糖化学:新的寡糖化学合成方法和策略的发展;生物活性寡糖(包括肿瘤相关糖抗原)合成及活性评价;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新方法的发展。(2)糖类药物:糖疫苗的研制;糖苷酶、糖基转移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评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改造。(3)糖化学生物学:运用化学和生物学手段,对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过程的功能和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其功能进行干预。招聘化学生物学或药物化学专业的博士后,化学和生物背景均可。(4)糖类药物与靶标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糖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要求申请者熟悉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溶液构象的基本方法,具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叶新山教授,曾任“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等多个国内杂志编委,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杂志执行主编;担任国际杂志Carbohydrate Research编委,ChemMedChem国际顾问编委,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地区主编。曾获2011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第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首届张树政糖科学杰出成就奖、2017年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奖、2018年拜耳学者奖等奖励。
李中军 糖合成化学、糖类分子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中军教授,长期从事糖化学、糖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创新药物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课题、面上项目、科技部“973”、科技部创新药物重大专项、国家新药研究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等40余项基金支持。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和专著一部,获批中国发明专利及国际专利20余项。担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Chinese Chemical Letter、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学(英)等杂志编委。招聘糖化学、有机合成、药理学及糖化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后,要求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的能力。
刘涛 将化学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生物技术制药,主要方向包括开发与优化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介导的含有人造非天然氨基酸的蛋白药物与细胞药物的研发,从而促进生物药物的升级换代,并应用在肿瘤免疫、基因编辑以及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等领域。 刘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子与细胞药理系主任。拟招聘4个方向的博士后:(1)合成化学背景:发展新的可控的生物正交反应,应用于抗体药物偶联等领域。(2)合成生物学或者代谢工程背景:系统的优化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及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3)免疫学背景;发展化学修饰的蛋白药物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4)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和国重实验室联合培养),要求具备抗体制备经验,熟悉SPR、BLI、ITC、MST等技术优先考虑。
王晶 (1)肿瘤代谢小分子的遗传编码荧光探针(Biosensor)的设计;(2)金属蛋白在肿瘤中的生物学机制和化学干预研究;(3)DNA/RNA表观修饰的化学标记测序方法的建立。 王晶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同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霍华德休斯医学院(HHMI)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此期间在 Nat. Chem.、Nat. Biotechnol.、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并获得一项国际专利。2016年入职北京大学药学院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领域:通过化学生物学手段研究小分子对生物大分子的动态调控机制和开发相应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招聘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方向的博士后。
刘国全 基于氧化应激的病理机制、抗肿瘤药物开发。 刘国全研究员,2012年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后获得洪堡奖学金在德国马普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回国,在Nat. Chem.和JACS等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目前主持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本课题组结合在自由基检测方面的特长,秉承化学与生物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图建立起从活性氧的产生-生物分子的损伤-信号通路的调控-病理表型的系统研究方法,突破目前氧化应激研究中视野狭隘的局限性。重点研究依赖于铁代谢的脂质过氧化及其导致细胞死亡(即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和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目前主要关注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将逐步拓展至心血管类的慢性病的治疗。招聘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等专业,或从事过肿瘤治疗研究的博士后,有铁死亡等细胞死亡机制研究经历的优先考虑。
黎后华 天然产物的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 课题组成立于2019年4月,主要利用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衍生,生物靶标,作用机制及转化医学相关的系统性研究。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方向各招博士后一名。欢迎具有全合成、有机方法学、生物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研究经历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申请。
张亮仁 (1)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疾病新药创制与机制研究;(2)以激酶为靶的多靶标药物设计策略、抗肿瘤新药创制及机制研究;(3)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设计方法;(4)基于语义和图像的健康大数据生态社区知识库构建;(5)先导化合物发现中的引领技术与策略研究;(6)基于临床用药大数据的个性化用药策略。 张亮仁教授,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Heterocycles、Drug Discov.Ther.、Molecules、《药学学报》、《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药学杂志》等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70 余篇,曾获2002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完成人)。招聘药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具有相关核心技术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要求在本专业领域主流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不少于2篇研究论文。
焦宁 以绿色药物合成研究为目标,致力于廉价、高效、绿色的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新方法发现研究,应用于药物、天然产物的后期修饰,并实现新的药物活性分子及先导化合物发现。 焦宁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课题组通过简单小分子活化与重组、自由基反应等过程,发展了新的方法学,在(1)氧气氧化及氧合反应(Oxygenation Reactions);(2)氮合反应(Nitrogenation Reactions);(3)卤化反应等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发展了酰胺、醇、醛、酮、噁唑、腈、吲哚、咔唑、咔啉等含氧、含氮、及卤代化合物合成新方法,并实现了多个药物和中间体的高效制备新途径,为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扎托洛芬、生育酚、花椒毒素,扁豆毒素,青藤碱等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后期高效修饰提供了有效方法,以责任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43篇,获批发明专利9项,所发表研究工作已被他引8000余次。目前已发现若干高活性先导化合物,现根据新药创制的课题需要诚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求具有催化、合成、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等相关专业。
贾彦兴 从事天然产物合成及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贾彦兴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有机合成方法学及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完成了60多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在包括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J. Med. Chem.等国际权威杂志在内的SCI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
汤新景 核酸药物、核酸分析化学和核酸化学生物学;诊疗一体化的纳米技术。 汤新景教授,2002年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等研究。2009年回国加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反义核酸、siRNA功能核酸药物的结构修饰和功能调控、新型荧光核酸探针和新型肿瘤靶向的光学纳米探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l. Ed., J. Am. Chem. Chem., Nucleic Acids Res., Chem. Sci., Anal. Chem.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973项目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招聘化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材料等专业博士后,要求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者纳米技术等领域研究背景。
吕万良 生物药剂学。 吕万良教授,北京大学长聘教授(Tenure Track)、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职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RS中国分会候任主席(2019 Control Release Society)。在肿瘤耐药性与生物药剂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持续性研究,在肿瘤细胞转运体、肿瘤干细胞、肿瘤线粒体及内源性耐药基因及其功能靶向性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连续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获得2009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 完成人)、2012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完成人)、2018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二等学奖(第1完成人)。招聘生物学、药剂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后。
王坚成 分子药剂学,包括生物大分子给药系统和载体给药系统两个方向;新药研发,包括各类药物新剂型与新递释系统的研究开发。 王坚成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北京药学会药剂专业副主任委员。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1项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完成或正在主持产业化项目10余项,获新药证书1项,临床批件2件,申请专利10余项。已发表国内外刊物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译书籍《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药剂学分卷》副主编,CFDA药品器械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3D打印医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招聘药剂学、生物学或高分子材料学相关专业博士后,有药物研发经验优先。
黄卓 (1)神经元兴奋性调节机制研究;(2)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3)成瘾记忆形成过程中,神经元兴奋性调节机制研究。 黄卓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9-2002.7就读于北京大学药学院,获药学学士学位;2005.1-2008.5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神经药理学系,获神经药理学博士学位;2008.5-2013.8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药学院药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课题组主要应用离体脑切片和整体动物模型,通过采用细胞体电生理记录、树突电生理记录、双光子显微钙离子荧光成像及谷胱氨酸释放等技术以揭示离子通道在不同亚细胞结构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功能,并探索其在特定疾病中的病理学变化。招聘药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后,要求以下条件具备其一:(1)具有神经药理相关研究背景;(2)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或急毒、长毒实验的实验和分析方法;(3)熟悉动物(小鼠等)模型的制作;(4)掌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技术,能够独立建立基于荧光、SPR、ITC等技术的药物筛选体系;(5)掌握电生理技术;(6)擅长组织病理学切片制备、染色及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多色免疫荧光染色及成像技术。
刘合力 专注于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和结构药理学研究,旨在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酶、神经突触粘连受体等的跨膜信号转导的结构机制,基于结构机制发现调节它们功能的分子工具(小分子化合物、单抗、蛋白质),为癌症或自闭症等疾病确证新的药物靶标,以此助力于原创性药物的发现。 刘合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MBO. J、J Autoimmun.、JBC、FEBS letters等期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受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上发表综述1篇。因研究项目的需要招聘博士后:(1)孤独症相关的信号复合体SALM/LAR-RPTP的信号转导机制和靶标确证。我们已经证实神经突触粘连分子SALM5通过与受体酪氨酸磷酸酶LAR-RPTP反式互作形成独特的2:2的信号复合体结构而引起突触分化,并指出SALM5的结合将调控LAR-RPTP的磷酸酶活性以及基于此结构机制筛选靶向药物的可能性(Nature Commun. 2018, 9(1):268;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 2019, 54:59-67)。招聘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后,要求熟悉神经解剖学、电生理、行为学的理论和技术,有孤独症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2)基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结构机制的靶标确证。我们已经获得可选择性识别受体KIT致癌性突变体的抗体(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588853.X),本项目将结合病人源的PDX模型,探讨单抗逆转KIT致癌性突变体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招聘肿瘤生物学或免疫学专业博士后,要求熟悉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动物实验基本技能,有肿瘤免疫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3)结构生物学专业,要求熟练掌握蛋白表达纯化、晶体筛选及优化、蛋白质晶体学和蛋白质结构解析等技术。
叶敏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生物催化;中药药效物质。 叶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生物催化、中药药效物质等研究。在JACS、Angew Chem Int Ed、Org Lett、J Nat Prod、Anal Chem、J Chromatogr 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获批专利8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目前担任J Ethnopharmacol、J Pharm Biomed Anal等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在以下四个方向招聘博士后:(1)植物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背景,具有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基因敲除研究经验。(2)药理学背景,具有中药药效评价与分子机制研究经验。(3)天然药物化学背景,具有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结构鉴定、质量控制等研究经验。(4)生物及组学质谱背景。要求申请人在本领域代表性杂志发表过研究论文。
林文翰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海洋化学生态学,海洋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 林文翰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大洋深海微生物的活性成分研究;新型结构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确定和分离,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与分子机制研究,特别是海洋生物来源抗病毒和抗耐药病原菌活性分子与作用机制研究,以海洋天然产物为探针对疾病靶蛋白的调控, 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以及构效关系研究, 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在国际SCI学术杂志上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课题,科技部中-德政府间合作科技项目等,国家海洋局大洋计划课题等。曾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吴介平-保罗药学奖,中国青年化学家奖和中科院院长奖。要求申请人熟悉掌握分子网络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化学生态学技术、色谱技术、波谱技术、基因操作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或分子药理学技术。
蔡少青 (1)中药的“显效形式”及其“叠加作用”研究;(2)已上市化学药物的“叠加作用”与“毒性分散效应”研究。 蔡少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致力于生药质量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 30 余项科研项目。提出中药“多成分同靶点叠加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新理论,设计了“超低毒性多重药物”研发思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曾兼任何梁何利科技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药学会理事兼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现兼任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副会长。在J.Nat.Prod.、Chromatography A、Phytochemistry、DMD、Planta Medica、Talanta、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0余篇,获授权专利9项。招聘的博士后所学专业不限,欢迎交叉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学、信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等背景人员。
姜勇 (1)中药多组学研究、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包括天然产物结构改造)、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生物学。(2)复杂体系的质谱技术研究,要求熟悉利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代谢组学、天然产物鉴定、药代动力学等小分子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姜勇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创新药物研究、中药系统生物学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的系统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等20余项;共发表研究论文280余篇,其中在Adv Sci, Org Lett, Anal Chem, J Nat Prod等杂志发表SCI 论文17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29项;负责参与了10余项创新药物研发,获得新药证书2个;建立的20余项标准被《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要求申请者具有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专业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理论基础,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较高水平科研论文。
马明 (1)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2)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关键酶的三维结构及其催化机制。(3)新颖天然产物的发现。 马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在以下三个方向招聘博士后:(1)具有结构生物学专业背景,具有或即将获得结构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基因克隆、质粒构建、蛋白质纯化和蛋白质晶体筛选研究背景。(2)具有分子生物学专业背景,具有或即将获得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基因敲除(如CRISPR/Cas9技术等)、基因克隆、质粒构建等研究背景。(3)具有天然产物化学专业背景,申请者应具有或即将获得天然产物化学或药物化学等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等研究背景。要求可独立运用相关实验技术开展研究。
曾克武 (1)天然药物/中药活性分子探针合成、靶点鉴定、药理机制研究。(2)天然药物/中药活性分子调控蛋白质的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药理学研究。 曾克武,北京大学药学院Turnue-track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天然药物/中药活性分子探针构建及作用靶点发现、天然药物/中药活性分子调控蛋白质及细胞功能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在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被基金委、科学网等报道,并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教育部、中国医促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多项科学技术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毒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药学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团体职务。目前课题组实验设备及平台完善,经费充足。要求申请者具有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药剂学及高分子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药理学、生物学或化学理论基础。要求应聘人员可熟练开展如下研究工作的一种:药物分子及其探针的合成及结构修饰,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生物学研究,细胞分子信号通路研究,天然产物水凝胶及纳米粒制备,建立基于分子互作技术的药物筛选、靶标垂钓及酶动力学研究体系,利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和多色染色技术进行疾病诊疗研究。
徐正仁 生物催化;化学合成。 徐正仁研究员,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学院,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祝介平教授),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沈奔 教授),从事基因组导向的天然产物发现,以及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2018年4月任职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新型酶催化反应研究,生物催化及其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要求申请人具有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研究经历,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熟悉分子克隆以及蛋白表达纯化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操作(生物催化方向);或具有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研究经历,具有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者优先(化学合成方向)。
沈琳 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肠间质瘤以及神经内分泌癌)的精准治疗和转化研究工作。 沈琳教授是国家卫健委胃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组长, 在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多个重要专委会任主委或副主委。致力于分子分型指导的消化系统肿瘤精准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 以及抗肿瘤新药I-III期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团队以前瞻性临床转化研究为方向,以精准药物治疗为目标,开展全方位“基础-转化-临床”链条式研究,帮助多个靶向药物获批适应症,建立了消化系统肿瘤的多个研究模型,为消化道肿瘤的转化研究搭建了很好的研究平台;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专家, 主持课题40余项,在Nature和Lancet Onc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招聘博士后的主要工作方向包括设计并开展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基础及转化研究,以便评估或开发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获益。申请人应该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或细胞和动物实验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生物信息学或统计学知识背景;或擅长组织病理学相关技术及多色免疫荧光染色及成像技术。有肿瘤学、免疫学、药学、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物信息/生物计算或类似专业背景者优先考虑。
王韵 (1)慢性痛及神经精神共病的分子和环路机制;(2)神经发育及相关脑疾病;(3)神经损伤与修复。 王韵教授,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院PI,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神经肽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973子课题等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port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Science Signaling等神经科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熟悉痛觉或神经发育研究领域,或具备电生理背景者优先。
杨宝学 心血管药理学。 杨宝学教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血管研究所完成博士后。曾任UCSF医学系助理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心血管药理学和新药研发。曾承担美国NIH、PKD、AHA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等基金项目。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138篇,总被引用次数7727,H因子47,连续六年(2014-2019)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获授权专利7项。主编《药理学》、《实用临床药物学》、《Urea Transporters》、《Aquaporins》等教材和专著。招聘医学或药学专业博士后。
席建忠 肿瘤生物学、免疫治疗。 席建忠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基因编辑技术和大规模功能基因筛选技术的研发应用工作。在功能基因解析、新药靶点、活性分子筛选、药效评估动物模型等发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ell Biologic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近5年,围绕药物筛选、药效评估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Nature,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5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他引次数5000余次。主持或承担过国家级课题17项;申报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项授权。近年来,代表工作有1)发现一种全新的 miRNA 作用靶位点的"非典型、信号通路保守"进化模式:肝脏特有的 miRNA 122 分子在人鼠中分别调控 TGF β信号通路中的不同靶基因,为肝癌等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2)发现PSMP促进肝纤维化,揭示了一个损伤诱导肝纤维化的新机制,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9);3)建立一种全新的体外肿瘤模型,预测患者药效准确性在90%以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招聘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的博士后。
黄超兰 从事基于质谱的全面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学开发,致力于为解决生物学问题提供最有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以重要的临床问题为根,以临床样品为分析对象,利用前沿的高通量多种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手段,结合临床信息,打造成规模化专业化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开发, 验证和转化的创新平台,最终能真正服务于临床,实现基于患者个人的临床和分子特征的个性化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深度解析准确的疾病机制。 黄超兰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长聘副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曼彻斯特大学荣誉教授。黄教授长期致力于质谱技术开发及蛋白质组学在基础和临床科研中的方法学研究。首次鉴定了体内精氨酸化修饰底物并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开启了整个精氨酸化的研究领域。此外,黄教授与浙江大学方群教授合作在单细胞蛋白组学分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在单一体细胞中鉴定的蛋白数量是全球领域最高水平。目前已累计发表SCI论文77篇,包括Science, Nature, PNAS 等。招聘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在免疫、代谢、神经、质谱等专业领域具有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要求近3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过1篇相关领域SCI论文。
孙崎 多组分反应及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构建新型杂环化合物;α7 nAChR、NaV1.2等离子通道靶点调节剂的设计与合成。 孙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先后任职讲师、副教授、教授。2008年至2010年,国家公派在法国奥尔良大学ICOA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学术奖励包括:2010~2014年连续五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青年学者奖”;获2014年“北京大学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 主持或参加了国自然青年基金、国自然面上基金、国自然重点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等项目7项。在J. Med. Chem.,Eur. J. Med. Chem.,J. Org.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一项PCT专利申请,新药发明美国授权专利一项。招聘博士后从事神经系统候选药物的合成及活性筛选等相关研究。要求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或化学生物学专业,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

三、应聘条件

1、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5岁;

2、热爱科研,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

3、品学兼优,为人正派,作风严谨,工作踏实勤奋,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4、身体健康,符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四、应聘程序

1. 应聘者将相关材料发送到sklnbd@bjm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

2. 综合考察应聘者材料,择优组织面试。

3. 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进站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4. 截止日期:6月10日(第一批);8月31日(第二批);11月30日(第三批)

五、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和个人信息简表(见附件);

2.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论文、专利等成果,不超过3项;

3. 学历证明(应届生出具2020年可毕业证明);

4. 至少2名专家的推荐信,其中一名推荐人须是申请人博士生导师;

5. 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研究设想。

除个人信息简表外,其他材料合并成一个pdf文件。

六、相关待遇

1. 普通全职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21万元,博雅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27万元;合作导师为优秀博士后发放项目酬金。

2. 博士后按进站时间排队申请博士后公寓,租住公寓者缴纳房租。

3. 博士后享受职工待遇。

4. 提供参加各种国际、国内会议等访问交流机会,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研究经费或奖励经费,包括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5月25日

以上是北京事业单位招聘信息:2020年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96人公告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格复审,事业单位考试,北京事业单位招聘人数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huatu.com/2020/0526/1936928.html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号

事业单位考试推荐
热点考试
招考公告 职位表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报名入口
考试时间 缴费入口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报考指导
准考证 成绩查询 资格复审 面试公告 工资待遇
实用备考
每日直播 时政周播 领资料包 试题资料 备考指导
图书购买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网络课程 更多>>>
(编辑:zhangxue02)

图书推荐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