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事业单位官网
2021-08-30 16:21:18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yd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8.30),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有专家指出,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是一个长周期,一定伴随着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整个历史发展周期,所以中国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眼光,保持好战略定力,该观念强调:
A.重视事物的直接联系,赋予经济发展直接动力
B.重视事物的长远联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C.把握事物的主观联系,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思路
D.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用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是一个长周期”和“中国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眼光”可知,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我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注重长远联系。另外,题干中也强调了“战略眼光”、“战略定力”,旨在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运用。因此,题干强调的是要重视事物的长远联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B项正确。A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项中,“重视事物的直接联系,赋予经济发展直接动力”说法错误。A项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体现“把握事物的主观联系”。C项排除。D项:“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用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本身说法正确,但是题干并未体现此观点。D项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2. 我国古籍记载:“大禹治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和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指勾股定理)所由生也。”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为认识创造新的认识工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题目大意为:“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左手拿着测量用的准绳,右手拿着圆规和尺子,看高山大河的形状,以此判断地势哪里高,哪里低,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可见大禹是在治水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最终发现勾股定理。这说明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正确。B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指的是我们获得认识,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题目中反映的是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发现了勾股定理,而没有体现出大禹如何利用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来治水。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大禹治水过程中发现勾股定理,但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大禹去检验勾股定理的正确与否,因此题目并没有体现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题目中,作为认识的工具有“准绳”“规和矩”,但这些工具本来就在大禹手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些工具是大禹创造出来的。因此实践为认识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在题中并没有体现出来。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3. “如果你是乐观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如果你生活在痛苦里,生活也终将痛苦。”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价值观对人生发展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B.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社会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如果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处于积极的状态,如果我们整天处于悲痛中,这种态度反馈到生活中也会使生活处于糟糕的状态。说明了人的生活态度(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对人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排除。C项: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客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价值判断因人而异。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虽然是一种主观反映,但这种主观反映是基于社会存在而产生的,不具客观依据的说法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4. “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这是瞿秋白的名言名句,主要强调实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
B.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
C.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D项正确。A项: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盲目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活动主要指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A项错误。B项:实践具有社会性,指任何实践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的,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孤立的实践活动不等于单个人的实践活动。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实践是客观活动,由于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虽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实践活动依然是客观的。D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5.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纪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后来,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又提出:“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这一认识过程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唯一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三角形内角和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等于、大于或小于180°,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即真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越了真理的适用条件、范围和过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B项正确。A项: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但本题中未体现此原理,属干扰项。C项: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三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分别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但是三位科学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D项:真理具有唯一性是指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得出一个真理,而不能得出相互矛盾的多个真理,也就是真理的一元性,但本题中未体现此原理,属干扰项。因此,选择B选项。
6. 中国有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体现了: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全局
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意思是不从全局的角度来筹谋的人,也不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不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从一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不能筹划好一时之事的。这体现了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全局,要有全局观念,C项当选。A项:联系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的,表述错误。A项排除。B项: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即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题干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表明:
A.任何事物不是想当然凭空生成的
B.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
D.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意思是不登上高山,不明白天的高大,不到小溪旁边,永远不知道地的远大。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亲身实践,才能知道真理。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题干中的“登高山”、“临深溪”体现了实践,“天之高”、“地之厚”体现了“真理”。C项正确。A项:任何事物不是想当然凭空生成的,它必定是从事物的客观实践情况中得出来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事物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和曲折的,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选题
8. 下列政治热点词语与其对应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新常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性寓于共性当中
C.“两步走”——量变和质变
D.“定向调控”——抓主要矛盾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把过去作为参照系,体现条件性;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相对静止。故可以理解为新常态就是和以往不同的相对稳定状态。A项正确。“两步走”指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分阶段进行,体现了量变质变原理。C项正确。“定向调控”是宏观调控走向科学化与精确化的一种表述,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行稳致远,体现了抓主要矛盾。D项正确。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也就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国情的人和事,表个性,社会主义是全人类的,表共性。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项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CD选项。
9.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这对我们的启示有:
A.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B.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
C.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
D.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衡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出自《庄子·秋水》。道出了万物平等的深刻道理,启示我们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应平等的对待万事万物,尊重万事万物的生存、发展权利,顺应自然,不要过度的开发,甚至破坏自然。因此,选择AC选项。
10.古语有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列与该古语蕴含的哲学道理不相同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牵一发而动全身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并选错误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从哲学角度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A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时如果缺少必要的条件,也无法成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A项与题意相符,当选。C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D项:“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画饼充饥”意思是用画的饼解饿。两者都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项与题意相符,当选。B项:“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与题干的古语意思一致。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因此,选择ACD选项。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huatu.com/2021/0830/2273229.html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号
事业单位考试推荐 | |||||
热点考试 | |||||
招考公告 | 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报名条件 | 报名入口 | |
考试时间 | 缴费入口 | 考试科目 | 考试大纲 | 报考指导 | |
准考证 | 成绩查询 | 资格复审 | 面试公告 | 工资待遇 | |
实用备考 | |||||
每日直播 | 时政周播 | 领资料包 | 试题资料 | 备考指导 | |
图书购买 | 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更多>>> |
事业单位微信
事业单位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