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录

华图事业单位官网

您当前位置: 事业单位 > 备考 > 公基辅导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2021-12-13 09:23:18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yd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立即领取
专属客服答疑
在线模考
事业单位公众号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一时间,泱泱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烽烟四起。处处有凶险,也遍地是英雄,既有侠骨柔肠的仁义之士,也有阴谋算计的狡诈奸雄。自古乱世出英雄,有一人,挺身而出,吞并六国,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那么大家对于秦国如何消灭六国、实现大一统的国家了解多少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挥师灭韩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二、破赵逼燕

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三、攻破燕国

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四、占领魏地

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五、大举伐楚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六、吞灭齐国

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王政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例题】

1. (单选题)秦灭六国,按被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韩赵魏楚燕齐

韩楚齐燕赵魏

C. 韩魏楚燕赵齐

D. 韩赵燕魏齐楚

【答案】A【解析】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灭韩国是在公元前230年;灭赵国是在公元前229--公元前228年;灭魏国是在公元前225年;灭楚国是在公元前226--公元前223年;灭燕国是在公元前226--前222年;灭齐国是在公元前221年。故六国被灭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判断题)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鲁国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

正确

错误

【答案】B【解析】秦灭六国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灭韩的时间是前230年,赵是前228年,魏是前225年,楚是前223年,燕是222年,齐是221年,因此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是齐国。鲁国灭亡是在前249年,被楚国灭亡。故本题判断错误。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北宋的建立与灭亡

自古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样的混乱局面,总会有个人站出来,为一个安定的环境、社会而努力的,与旧社会旧秩序做斗争。那么本文给大家讲下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一、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国号为“宋”,都城开封(汴梁、汴京、东京)。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当大军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今河北封丘陈桥镇)时,军队发生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天子,赵假意不允,“有以黄衣加太祖(赵匡胤)身,众皆罗拜呼万岁”,所以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实际上是由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及赵普等人策划的一个夺权计谋。赵匡胤率兵返回开封,逼使恭帝柴宗训禅位,正式当了皇帝,他当初任归德节度使的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遂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北宋王朝。

二、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石守信等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乾德初年,太祖趁晚朝的时候与石守信等一起饮酒。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太祖开口说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整夜地不曾落枕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磕头说:“现在天命已定,哪个还敢存有二心?不知陛下为什么说出这种话来?”太祖说:“哪个人不图富贵?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那时即使你不想做天子,又怎么可能脱身呢?”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连这都想不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吧!”太祖说:“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细缝一般快得很啊!不如多多积聚些金银,购置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女,来度过一生。这样一来,君臣之间就不会有什么猜疑了,这不是也很好吗?”石守信感激地说道:“陛下替我们想到了这一点,真是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次日,石守信等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太祖给予准允,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三、澶渊之盟

订立澶渊之盟的导火索从公元1004年,辽国南下入侵北宋开始说起。当时辽国不断骚扰北宋边境,当北宋由积极攻击转变为被动抵御时,辽圣宗亲自率兵攻入北宋境内。辽军势如破竹,并俘虏了北宋朝廷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宋真宗得知战事后,想要南下逃亡,当朝宰相寇准得知后,劝告宋真宗北上鼓舞士气。这时寇准想让杨嗣和杨业的儿子杨延昭等人率兵抗战,但是宋真宗没有采取杨延昭攻敌的建议。宋军在宋真宗鼓舞下,在澶州射杀了辽军首领萧挞凛,大大挫灭了辽军的士气。此时,辽军陷入两难境地,虽然他们这次行军非常顺利,但是战线拉的太长,以致于粮食供给不足。再加上辽军深入北宋境地,万一败给了宋军,那么辽军的损失不可估量。

在辽圣宗和萧太后的考虑下,他们想和宋军议和,恰好宋真宗也有议和之心,辽圣宗便让降将王继忠前往澶州表明辽国议和的决心。接来下,宋真宗便派遣朝廷官员曹利用前往辽国进行谈判。因为双方都有和解之心,于是澶渊之盟过程只持续了不到半年时间,便签订成功。

宋真宗贪图安定,为了和辽国议和不惜花费重金,在曹利用的谈判之下,公元1005年1月份,宋辽两国正式签订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共有四条。在澶渊之盟的约束下,宋辽两国和平相处百余年。

四、靖康之变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 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例题】

1. (单选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皇帝是( )

A. 刘邦

B. 刘秀

赵匡胤

赵匡义

【答案】C【解析】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在宋朝时期,发生了:

①靖康之乱

②杯酒释兵权

③金灭辽

④王安石变法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④①

【答案】C【解析】①项: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②项:杯酒释兵权(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1年)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③项:联金灭辽又称海上之盟,是宋徽宗年间的北宋国策。北宋朝廷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于1125年俘辽天祚帝,成功消灭辽国。④项: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按时间顺序排序为:②④③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侵吞国土、残害国人,造就了我国最屈辱的时代,这也是无数中华儿女用血和泪拼成的时代。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无数惨绝人寰的血案,与此同时每一次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本文主要介绍近代我国所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

一、《南京条约》

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人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二、《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中国清朝政府被迫派遣李鸿章、李经方等人前往日本,与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辛丑条约》

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开展,致使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决定组织联军再次侵入中国,当年8月,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以及一班亲信大臣逃亡西安,后来我们又把这一年称作“庚子国难”。奕劻、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再次与外国列强进行了谈判,结果就是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等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清政府所签订的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均表明国家强盛的标志不仅在于经济,更重要的是军事力量,只有有了一支坚不可摧,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军队才能保证我们不再走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路。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努力。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愿在中华家!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是( )

A. 广州

B. 上海

C. 厦门

D. 东莞

【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不包括东莞,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单选题)2021年是签署《辛丑条约》120周年。下列关于《辛丑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公车上书”是为了反对《辛丑条约》的签订

C. 美国未参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D.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答案】A【解析】《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1901年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辛亥革命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11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回顾百余年之前,太平天国的悲歌,洋务运动的夭折,戊戌变法的幻灭,清末新政的破产……使得谭嗣同悲叹:“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

一、背景

(一)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二)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三)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四)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五)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经过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并且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包括: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三、结果

1912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整体随之结束。

后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辛亥革命失败。

四、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例题】

1. (多选题)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没有建立革命政党,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 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答案】BCD【解析】A项: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A项错误。B项:辛亥革命推动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B项正确。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辛亥革命还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项正确。D项: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项。

2. (单选题)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

A. 黄兴

B. 孙中山

C. 宋教仁

D. 袁世凯

【答案】B【解析】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在南京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飘逸唯美的文学文风被世人所传颂,如曹子建在《洛神赋》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生动展现了洛神的婀娜多姿,那么本文将简单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

一、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曹操,字孟德,今存诗20余首。他继承汉乐府诗之现实主义精神,以乐府旧题创写新内容,以当时社会现况为写作题材,创作了许多另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曹操的诗歌从体式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杂言诗三类。他的四言诗今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皆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把我国四言诗歌的创作推上了新的高峰。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长子。谥为文皇帝。代表作有《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曹植,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存诗约八十首,前期作品多吐露自己的志趣、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如《白马篇》。后期由于生活遭遇的折磨,诗歌所反映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前有所加强,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抒写了自己遭受压抑、打击,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如《赠白马王彪》。

二、建安七子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代表作《荐祢衡表》。

陈琳,字孔璋,汉魏间文学家。广陵射阳(今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人。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与曹植并称"曹王"。代表作《英雄记》、《七哀诗》。

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其情诗《室思诗》也是一往情深。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

应玚,字德琏,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三、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他们各自身怀绝技,嵇康善鼓琴、山涛喜评论,向秀精诗赋、刘伶嗜美酒,不一而足。

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注重养生,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通晓音律,尤爱弹琴。代表作《养生论》、《琴赋》、《广陵散》。

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四、北朝民歌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

(1)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陇头流水歌辞》、《敕勒川》。

(2)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如《企喻歌》。

(3)反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如《陇上歌》、《企喻歌》。

(4)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如《幽州马客吟》

(5)反映爱情婚姻的民歌,如《地驱歌乐辞》。

山水诗

谢灵运,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中,刘义庆《世说新语》成就最高,是记叙轶文隽语的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后世模仿之作相继不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刘义庆,南朝宋宗室。他虽官高位显,却为性简素,爱好文义。其著《世说》l0卷,撰《集林》200卷,并行于世。

干宝,中书监王导荐其为史官,以撰国史,于是领国史。其好阴阳术数,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之事,成《搜神记》30卷。

【例题】

1. (判断题)《广陵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琴曲,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解析】《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故本题判断正确。

2. (单选题)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之称来源于( )

A. 《燕歌行》

B. 《文心雕龙》

C. 《典论·论文》

D. 《登台赋》

【答案】C【解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本文主要介绍英国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文学家。

一、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理查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莎士比亚一生写作中最具代表作的就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

二、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他的作品是“抒情诗之花”,包括《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致云雀》、《西风颂》“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三、济慈

约翰·济慈(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1818年到1820年,先后完成《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壁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1821年2月23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享年25岁。济慈与雪莱、拜伦齐名,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四、萧伯纳

萧伯纳,全名乔治·伯纳德·萧(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代表作有《圣女贞德》《伤心之家》。

五、王尔德

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代表作有童话《巨人的花园》《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

【例题】

1. (单选题)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其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喜剧的是( )

A. 《仲夏夜之梦》

B. 《威尼斯商人》

C. 《第十二夜》

D. 《哈姆雷特》

【答案】D【解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喜剧和历史创作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剧创作为主,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后期以传奇剧创作为多,如《暴风雨》。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莎士比亚喜剧包括:《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A项、B项和C项均属于莎士比亚的喜剧,D项为悲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多选题)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下列选项中,属于英国文学的有( )

A. 《百年孤独》

B. 《哈姆雷特》

C. 《呼啸山庄》

D. 《老人与海》

【答案】BC【解析】《哈姆雷特》的作者是威廉·莎士比亚,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悲剧《哈姆雷特》代表莎士比亚的最高戏剧成就,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书法名家作品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中华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一、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有《黄庭经》、《丧乱帖》、《兰亭序》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二、书家四绝

张芝的《八月帖》,其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具有今草气息。

钟繇的“五表”、“三碑”,他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钟繇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其代表作有《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王羲之的《兰亭序》。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

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贴》。《中秋帖》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更具狂草之风致,视之为狂草发端之作,亦未不可。而《鸭头丸》运笔自然,灵动,风姿散逸,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笔画处于断与不断之间,而笔意相连,整幅字疏密有致,气息连绵。帖中字曲直并存,方圆兼备,既有爽利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遒婉之美。

三、草圣

东汉张芝最早被称为“草圣”,而在古代书法史上,被公认为“草圣”的代表人物只有唐代张旭和怀素,他们的存世墨迹十分罕见,被誉为国宝级的稀世珍品!历史上描写张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便是:“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经常喝的大醉,然而像癫疯了一般,甚至用头蘸墨写草书。而怀素则是被称为“醉僧”,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自幼便出家的他,常常饮酒后在寺庙的墙壁下写书法。他们的代表作有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圣母贴》。

四、宋四家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其代表作有苏轼《赤壁赋》、《黄州寒食诗》,黄庭坚《诸上座帖》、《龙王庙记》,米芾《草书九帖》、《珊瑚帖》,蔡襄《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

五、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他们的代表作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赵孟頫《松雪斋文集》。

【例题】

1. (单选题)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之称,分别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下列属于柳公权书法代表作品的是( )

A. 《梦奠帖》

B. 《刘中史帖》

C. 《十七帖》

D. 《玄秘塔碑》

【答案】D【解析】《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称。碑正文楷书28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单选题)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指( )、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A. 柳永

B. 米芾

C. 欧阳询

D. 苏澈

【答案】C【解析】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多样,早期周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卿世禄制被严重破坏,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下层人士得到破格任用,通过举荐、考核而选拔登进人才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化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汉朝以察举制选拔人才、魏晋南北朝创立九品中正制,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科举制从起源到废止的主要过程。

一、产生于隋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二、发展于唐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此外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三、改革于宋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州试、省试、殿试。其次,从宋代以后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舞弊的新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笔迹,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最后,宋代对科举考试的内容也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四、中落于元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五、鼎盛于明

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童试在明清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院试在府、州的”学院“举行;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会试在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殿试是明清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六、废除于清

洋务运动使得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许多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八股取士的弊病,主张发展教育、推广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再加上徇私舞弊越来越严重,科举制走上了消亡的道路。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维新变法时期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直到1905年清末新政时期,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例题】

1. (单选题)明清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内容限定于( )

四书五经

宋史

二十四史

明史

【答案】A【解析】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单选题)( ),清政府正式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

A. 1901年

B. 1905年

C. 1909年

D. 1911年

【答案】B【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于宋、元之际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明、清两朝因袭。然而,随着清朝文字狱的兴起,科举考试内容逐渐僵化,成为统治者禁锢士人思想、规范士人伦理的工具。1905年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本文将列举我国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一、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起源于汉文帝为纪念平定“诸吕之乱”,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汉明帝时挂灯礼佛。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二、清明节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传说起源于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主要习俗有扫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风筝等。

三、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午节等,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主要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佩香囊,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

四、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团圆节等,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关传说包括唐军祝捷;朱元璋领导的反元起义军利用饼中藏纸条传送起义消息。民间习俗有吃月饼、赏月、玩花灯,香港有舞火龙等。

五、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六、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七、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

八、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例题】

1. (单选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首诗描绘了某一传统节日诗人思念亲人的心情。人们庆祝这一传统节日的方式是( )

A. 扫墓踏青

B. 赛龙舟

C. 吃月饼

D. 饮酒赏菊

【答案】C【解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王昌龄的《望月怀远》,该诗描写的是中秋佳节诗人思念亲人的心情。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

B.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元宵)

C.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中秋)

D.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重阳)

【答案】D【解析】“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是一副挽联的内容。流水夕阳象征着老年,千古恨是说老年人逝世给世人留下了千古的遗恨。指的是清明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而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一、谦称

1、对别人称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为家,比如家严、家父(父亲);家慈、家母(母亲);

2、对别人称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为舍,比如舍弟、舍妹、舍亲(亲戚);

3、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为小或老,比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间谦称自己)、小女(自己的女儿)、老朽、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4、自称的有愚: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妾:限于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下官:官员的自称;敝:敝处(自己的房屋、处所);鄙:鄙人、鄙见;

5、其他一些称谓包括见:见谅(请人谅解)、见教(指教);敢:敢问(冒昧地请示别人);窃:窃思、窃以为。

二、敬称

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2、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5、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6、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三、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四、年龄称谓

垂髫:3、4岁--8、9岁。

总角:8、9岁--13、14岁。

豆蔻:13、14岁--15、16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例题】

1. (多选题)下列对于古代称谓说法正确的是( )

A. “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 “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C. “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答案】BCD【解析】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B项正确,当选。古代男子称妻子为内助、内人、贱内、内子等。C项正确,当选。舍有以下含义:①居住的房子。郑云:一市之闲,有三庐一宿。侯馆及庐,宿皆所谓市居曰舍也。此市字非买卖所之,谓賔客所之也。舍可止,引申之为凡止之偁。②放过。论语:不舍昼夜。谓不放过昼夜也。不放过昼夜,即是不停止于某一昼一夜。③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④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D项正确,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项。

2. (单选题)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语句。“垂髫”是指( )

A. 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B.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C. 男子十五岁

D. 少女十三四岁

【答案】A【解析】垂髫,亦作垂龆。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垂髫指的是三四岁至七岁(女)、三四岁至八岁(男)的儿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huatu.com/2021/1213/2443877.html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号

事业单位考试推荐
热点考试
招考公告 职位表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报名入口
考试时间 缴费入口 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报考指导
准考证 成绩查询 资格复审 面试公告 工资待遇
实用备考
每日直播 时政周播 领资料包 试题资料 备考指导
图书购买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网络课程 更多>>>
(编辑:zhongpen)
推荐活动
联系方式
华图事业单位企微客服

事业单位微信

考情备考答疑
获得免费备考资料
华图事业单位官方微博二维码

事业单位微博号

关注微博号
领取更多备考福利

图书推荐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事业单位